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:
1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
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土石方装卸、散装水泥作业、运输时产生的扬尘,扬尘排放量直接与施工期的管理措施有关,因此在环保要求施工时应遵照建设部的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,并采取如下防治措施:
⑴ 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,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。
⑵ 文明施工、洒水作业,车辆上路前预先冲洗,运输时尽可能密封。
⑶ 使用环保型装饰材料,以保证室内环境空气达标,从而满足生态住宅要求。
⑷ 风速四级以上时,暂停土方开挖。
采取以上防护措施后,可减轻工程建设对施工区域近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。
2、水环境影响分析
⑴ 施工期间,在一平三通阶段将引起部分水土流失,在地基施工中将有地下水渗出,因此将会产生大量含悬浮物废水;
⑵ 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施工机械冷却水,并且在施工现场清洗、建材清洗、混凝土养护等各类工序中将产生清洗废水,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;
⑶ 施工现场安排施工人员约为100人,施工周期1年,排污系数按50 L/d·人计,则该建设项目施工期排放的生活污水为1825m3/a。建议建设单位应先接好污水管,后进行工程建设,在施工场地设立临时厕所,并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。处理达标后排放至白源小河,以避免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。
评价要求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物的管理,建议在施工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,施工废水经沉淀后排放。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设立临时厕所、并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装置,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外排。
3、声环境影响分析
噪声主要来自项目施工过程中,砼搅拌机、提升机、砼振打机、打桩机等建筑设备将会产生80分贝以上的建筑噪声,根据同类施工阶段类比调查,施工作业噪声达标距离昼夜间约为100米施工期噪声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周围居民的影响,虽然施工噪声具有临时性,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特点,将随着施工结束而结束。施工单位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,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,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。必要的时候,建议在施工场地四周建立临时性移动隔声屏障,这样可以减少对项目周围敏感点的影响。
4、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
建设期固废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、建筑垃圾、装修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。
(1)项目施工时地基开挖会有大量泥土石产生,预计产生量为37000m3,建设方计划将产生的土石方回填低洼。由于项目设计场地标高略高于城市道路,需填方37000m3,项目挖方全部回填,无弃方。
由于项目土石方移动量较大,应按照施工规划,确定挖填顺序,不可全盘动工,无序挖填,对开挖的土石方不可随挖随弃,乱堆乱放,应选定合适地带集中堆积,要放在不容易受到地面径流冲刷的地方,就近回填至项目规划填方处,填方区应及时层层夯压。如临时堆积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,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,如用塑料薄膜加以覆盖,同时堆积区四周人工开挖排水沟,与周边排水沟接通,及时排出积水。运输过程中必须采用封闭车辆运输,以减少道路扬尘。
(2)建筑垃圾主要包括砂石、石块、碎砖瓦、废木料、废金属、废钢筋等杂物,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,由施工方统一清运。此外,项目建设产生的建筑和装修垃圾与建筑材料种类、建筑形式、建筑装修内容等有关,其量较难计算,对此应尽可能综合利用,减少废弃量。
(3)本项目施工人员约100人,施工周期约1年,以产污量1kg/d·人计,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6.5吨。
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应规范施工单位实行标准施工,规范运输,在拆除工程阶段将施工场地用围墙、拦网围住,进行人工拆除,将建筑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处理,不要随意倾倒,制造新的“垃圾堆场”,不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;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站内,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。
5、生态环境影响分析
工程施工期间会对施工区域和城市生态景观造成短期破坏,如建筑垃圾、建筑材料堆放中的临时占地,基础工程中开挖、填方作业带来的水土流失等,虽然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,但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该类作业。
|